第93章 再试身手_铁肩柔情
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第93章 再试身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3章 再试身手

  李教头的约战,何晓军在大牛还没有来得及应战之前,已经抢先应战了,他说,还是由他来出战这一场。

  听何晓军说还要下场比拳脚时,大牛不由脸色一变,连忙就出言阻止。

  输了比试,最多不过是多交些保护费,虽然心有不忿,但还是小事,大牛怕的是学武不久的何晓军在比试中受伤。

  比试虽然不是性命之搏,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何晓军在大牛的眼里,虽然是学武的天才,但毕竟才学了半年功夫,而且也完全没有与人打斗的经验,所以,哪放心让他出场?

  何晓军要出战第二场,也是他临时生出的主意。

  让何晓军生出出战这一场的念头,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见识了李教头的力气比自己相去甚远后,他对这一场有了一定的取胜把握。

  打拳中不是有句谚语,叫“拳怕少壮”?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在拳脚的比试中,年轻的那方占的赢面大。因为,拳脚的比试中,比的是一胆二力三功夫,还有灵活。而这些取胜条件之中,胆、力和灵活这三点,年轻人当然就比年纪大的更优胜。

  力气稳赢对方,胆色又是从打土匪的真枪实弹中练出来的,既然已经占了最重要的两点,何晓军相信再加上自己身手的灵活,一定不会输掉下来的这场比试。

  第二个原因是何晓军想了解自己的拳脚功夫,究竟到哪个地步?

  一直以来,何晓军都想知道自己准备赖以防身功夫,究竟已经练到了哪个程度?想知道功夫的底细,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与人比试,但像何晓军这样既不是出来走江湖的人,又不是专业的练武人,一般的情况之下,又哪有什么机会与人比试?总不能上门去找人过招吧?

  所以,现在既然出现了验证自己功夫的机会,他当然就不想放过。

  第三个原因,就是何晓军想在青帮的面前立威,而且要让青帮摸不清他们的实力。

  何晓军出手这场比试,还有个好处,就是他这个当徒弟的如果侥幸赢下了这一场比试的话,不但能在青帮面前立了威,而且还能让对方摸不清底细身为师傅的大牛的底细,让青帮对他们的实力有所忌惮,轻易不敢出手来骚扰他们。

  就算何晓军万一输掉了这一场,对方最多也当是自己这方大意,没有让师傅出场而输了,照样摸不到他们的拳脚底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何晓军在刚才那短短的时间之内,已经想出了本来对他们不利的第三场比试的取胜策略,所以,他才有恃无恐地要出战这一场。

  何晓军那备战第三场的策略,先是“拖”,然后是“冲”。

  “拖”就是在第二场的比试中,尽量拖延时间,来消耗对方的体力。这一个环节,当然就由准备在第二场出场的何晓军来实施。

  而“冲”呢,就是何晓军准备在第三场,让养精蓄锐的大牛依仗他的神力,把剑当刀用,尽用刀法中那劈的招数,冲击力气本就远不及他、而且还在前两场的比试中已经耗力不少的对方。

  相信只要用上了这两个策略,就是剑法精湛的李教头,到了第三场的时候,怎么也挨不过大牛这个大力士的“蛮劈”。

  有此布置,何晓军有八成的把握赢下第三场,这也就是他抢着出第二场的原因。毕竟,这样能验证自己实力的机会不多嘛,何晓军当然不想错过。

  与一脸担心的大牛耳语了一番,交代了自己出战的原由后,再向也是一脸忧色、生怕他有什么闪失的陈池老人与阿梅她们做了个让他们放心的示意,何晓军才一脸自信地走到了已经下场的李教头面前。

  见到了对方还是由何晓军这个大孩子出场之后,李教头心中当然就暗里松了一口气。虽然,还不清楚对方两人的功夫底细,但与徒弟对垒,怎都要比与师傅比试好吧?

  李教头摆了个架式之后,运了好一阵的气,才向着何晓军这边望了过来。

  何晓军并没有摆什么架式,他竟连马步都没有扎,只是双脚不丁不八地叉开与肩宽,双手随便地放在两边的腿旁。

  见到了李教头望过来,何晓军对他示意,自己已经准备好,对方可以出招。

  见到了何晓军这副轻慢的姿势后,李教头以为刚赢下了一场的对方小看自己,不禁大怒,马上一个弓步上前,一拳就带怒向对手擂了过去。

  其实,何晓军不但没有任何轻慢的意思,反而,从来没有与人正儿八经比过武的他,已经把全副的精力都集中到了面前的场上来。如果李教头能望一望他的眼睛,相信就能从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看出他没有一丝大意和轻忽。

  何晓军之所以摆出这样的姿势,是他与人过招的一种习惯。经常与何晓军对练的大牛,就清楚他的这个习惯。

  何晓军认为,在与人对垒中,除非准备与对方硬碰硬,否则,扎马的用处不但不大,反而会影响脚步的灵活发挥。

  就像打排球,你要防对方的重扣,当然就要扎马,但如果你准备接对方的轻吊,你就不能扎马,随时准备在第一时间移动脚步。

  与一个完全陌生的对手比试,而且,自己又完全没有比试的经验,何晓军第一步要做的,当然就不是与对方对攻,而是在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过程中,寻找胜机和积累经验。

  所以,何晓军这一场的比试,准备依仗灵活的移动和闪避,来先了解对方的套路与功底,他就没有扎马。

  李教头带怒的一拳,由于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而且拳的主人也因被怒火烧昏了理智,没有兼顾出招后的变招,所以很好防,何晓军只是一个侧身,就轻易让了过去。

  比武过招,就是你来我往的招式对打,想尽一切办法来制伏对方。所以,李教头出手之后,何晓军当然就还击了。

  如果不是何晓军没有对敌的经验,变招动作迟了一些,导致他随后的那招锁臂兼膝撞慢了半拍,相信李教头就是不给何晓军锁住了一只手臂,也会被对方的膝盖击中大腿。

  大意之下,差点在第一个交锋中就中招的李教头,见识了何晓军那如羚羊挂角般不墨守成规的犀利招式,再经历了刚才的险象之后,不禁当即冒出了一身冷汗来,连忙收招退了一步,准备防守对方下一招的攻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fa7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yfa7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