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准备出发(二)_银河系风云
笔趣阁 > 银河系风云 > 第一零三章 准备出发(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零三章 准备出发(二)

  不出杨玮所料,建设兵团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万优秀战士被两部纪录片刺激得心潮起伏难以自抑,然后又被上将的激励鼓舞刺激得热血沸腾,一听说要招几万名探险队员,二话不说,报名,赶紧报名!几个报名点毫无悬念的被挤爆炸了。没办法,只好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免得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被活活踩扁,结果六个小时不到,工作人员就对上级诉苦,说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泄露到民间了,在很短时间内就有超过五十万志愿者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而且人数还在以每小时三万人的速度疯狂递增,都到了打破头的地步了!

  民间和军队的狂热让杨玮吓了一大跳,我的老天爷,这也太夸张了吧?莫莉则忧心忡忡,中俄两国对星际移民的狂热超乎她的意料,她很担心再这样下去,不等她回到诺河兰,蓝星的地盘就被瓜分干净了,那她不是白忙活了?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工业革命以来长达三个世纪的疯狂大发展所造成的恶果已经越来越清晰的显示出来了,石油时代即将终结,但是大量使用石油所造成的污染却并没有跟着终结,工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正折磨着整个地球,从太空看着地球,迷人的蓝色水球已经变得淡红,离暴怒的火球仅剩一步之遥。一方面是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现实,一方面是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刹都刹不住的人口增长趋势,人们已经受够了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为越来越少的资源争斗不休的现实了,能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平台让他们从头开始打拼,还有比这个更加美妙的事情吗?机会来了,不抓住的是大傻蛋!社会各界强烈抗议国家把名额全部给了军队,认为他们也应该拥有一定的名额,而很多亿万富翁纷纷表示他们很想到宇宙中去看看,哪怕是到连氧气都没有的月球去看一看也好,他们愿意为此支付数以亿计的资金,搞得军队相当头痛,负责统筹全局的何成睿上将十分恼火:“是哪个满嘴跑火车的家伙将事情捅出去的?我要毙了他!”

  就算将那些嘴巴不严的士兵全部枪毙也没用,事情已经捅出去了,民众趋于狂热,堵肯定是堵不住的,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引导。好在进入外太空不是闹着玩的,哪怕只是去旅游也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倒是可以利用这个作借口先拖一拖。

  考虑到开拓团要在蓝星上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开拓团有选择性的吸收了一定比例的女性青年,也加入了一定数量的女兵,以免过于阳盛阴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当然,要是他们能在蓝星上喜结连理,那再好不过了,没准他们将成为蓝星上第一批定居者哦。中国这边是男多女少,俄罗斯那边却是女多男少,大毛人力资源匮乏的短板再一次暴露出来了,不过也好,互补嘛,大家调剂调剂就没事了。除此之外开拓团里还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这帮家伙钱多得没地方放了,国家很有必要帮他们烧掉一点,从他们身上捞回一点太空舰的建造成本,开出了四亿元一张的天文票价,这帮家伙眼都不眨就把支票拍了出来,把财政部长乐得合不拢嘴,天哪,多送几批这样的大富翁到宇宙中去旅游,两艘太空舰的建造成本可就全都收回来了啊,还有比这个更美妙的事情吗?但是,当他得知俄罗斯开出一亿英镑一张的票价,俄罗斯富豪们连价都不还就开始抢名额的时候,他的眼泪哗哗的往下流————做人太老实了真的不行,做财政部长太老实了更加不行啊,早知道这样我干嘛不开出一个十亿的票价呢,操蛋!

  美国、欧盟、日本也急切的表示希望能参加这次星际探险。虽然中国不说,但是他们都知道中国这次探险大有收获,那艘三十万吨级太空运输舰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蒙古荒原上那一座座矿山已经证明,开发外太空是有利可图的,可惜他们落后得太多,根本就赶不上,此时看着泰坦巨人号,他们的心情就跟非洲黑叔看着在红海游荡的美国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一样,有点茫然,有点畏惧,更多的是羡慕。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备飞出太阳系的能力,就只好花高价买船票了。不幸的是,他们的请求被一一驳了回来。名额有限啊,自己国家的人都安排不过来了,你们凑什么热闹嘛!

  经过两个星期的海选,人选终于敲定了,拿到到蓝星探险的资格的青年和士兵兴高采烈的进入基地,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其他人就只好等下一次啦。其实也没什么好培训的,反重力场技术的出现让宇航员的门槛大幅降低,在太空舰上生活跟在普通军舰上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也就没有在宇宙飞船上生活那么多的禁忌了,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没那么严了。心理素质的要求也降低了不少,以前的宇宙飞船只能容纳几个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对着几张老百孔,心理素质不好的很可能会崩溃,现在可不一样,泰坦巨人号一装就是好几万呢,在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人对着好几万人还会觉得无聊吧?如果这样都还觉得无聊,那么,恭喜你,你的自闭症已经到了晚期,没治了。培训的内容无非就是加强煅练,以适应太空的生活环境,还有如何使用和维护一些设备,难度并不算太大,跟早期的宇航员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一比,所有志愿者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接受过宇航员培训。

  这些事情用不着杨玮和莫莉操心,这两位要操心的是泰坦巨人号的改装。

  没错,泰坦巨人号必须改装。跟黑骷髅海盗团那场激烈的战斗已经证明,泰坦巨人号这艘武装运输舰的火力还是太弱了,四门巨型激光炮看起来很牛,打起来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很有必要给它加装一门量子炮,以增强它的杀伤力。考虑到泰坦巨人号曾被海盗发射的鱼雷逼得狼狈不堪,莫莉提出应该给它装上离心电磁炮,以极其密集的火力网拦截来袭的鱼雷和导弹,对此杨玮也没有意见,装就装吧,火力强大一点总不是什么坏事,他们不可能每一次都碰上黑骷髅海盗团那么三流角色,谁知道下一次再碰上海盗还会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多作点准备总不会有错的。

  于是,黑骷髅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装,一口气加装了一门威力巨大的量子炮,两门六联装155毫米离心电磁炮,一门406毫米双联装离心电磁主炮,火力大大增强。考虑到在舰炮对轰中,离心电磁炮除了拦截对方发射的导弹和鱼雷之外很难再有什么作为,因此泰坦巨人号只带了一个基数的炮弹,实在不够还可以找草帽星联邦那个冤大头要嘛,怕什么?

  为了保障移民据点的安全,泰坦巨人号准备了五千支电磁加速枪,四百挺电磁机枪,十二辆155毫米离心电磁自行火炮,还有一定数量的电磁狙击步枪和激光枪,这样的火力配置足以应付蓝星上一切猛兽的袭击了。《星河舰队》里那打不散杀不绝的虫族大军似乎不大可能出现在蓝星上,但为防万一,杨玮还是让人生产了上百发伽马炮弹,一发这样的炮弹轰过去,足以杀绝半径数公里之内的一切生物,什么虫族大军,不怕死的只管放马过来吧!

  “我们还应该带上一些作物的种子。”莫莉指点着已经被她改装成刺猬的泰坦巨人号,提出了新的意见,“好几万志愿者呢,每一天要吃的东西足够堆成一座小山,光靠打猎和采集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必须开垦出土地种上一些作物才能吃上饱饭。”

  杨玮说:“嗯,应该带上土豆、萝卜和小麦,这些作物已经被证明他们完全可以适应蓝星的土壤和气候,不带上它们可就说不过去了。”他指的是中俄生物学家曾把一批西红柿、土豆、胡萝卜和小麦种子带到太空去做实验,到达蓝星之后将种子一分为二,一半准备带回地球,还有一半则开垦出一块地种了下去,结果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种子都发芽了,茁壮的成长,而且是疯长,在莫莉和杨玮返回地球的时候,科学家们的菜园已经被一片绿色的海洋覆盖了。这些长势喜人的作物证明它们完全能在蓝星茁壮成长,而土豆和胡萝卜的生长周期又出了名的短,不带上它们实在说不过去。虽然蓝星上有的是猎物,但是天天吃肉是不行的,没有一点蔬菜谁受得了?

  莫莉说:“我打算把稻子和石米也带上去试试,如果这两种作物也能适应蓝星的环境,就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蓝星繁衍生息了。”

  杨玮对此举双手赞成。小麦、稻米和石米就意味着粮食,粮食的价值在任何时代都不容低估,非但不容低估,再怎么高估都不过份的,没有足够的粮食,想在蓝星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事情。几千年来,中原王朝一次次将北方游牧民族击败,多次向北方移民,为什么始终无法解决那些剽悍的游牧民族?最大的原因就是北方寒冷的气候根本就不适合发展农业,中原移民也无法适应艰苦的游牧生活,一旦中原王朝开始衰落,游牧民族马上卷土重来,将这些移民吞噬。等到农业技术发达到可以开发北方了,游牧民族与中原争雄的历史也就到了尽头了。蓝星的气候种植稻谷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是不知道是否适合种值石米了,毕竟石米只适合在寒带种植,而蓝星除了一两万米高的大山,想找一块寒冷的地区还真不容易。算了,试试吧,能种植稻谷都算赚翻了!

  杨玮看着无数工作人员围着泰坦巨人号忙活,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无意之间,星际大航海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星际移民来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早,尽管它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全世界已经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了,而这一切,都有他的参与!不光是这样,他还要去参加地球文明史上第一场与外星文明的战争!亲自开创一个大时代,走在最前头,领略着这个全新的时候的风云激荡,搏击风浪,傲视苍穹的感觉······真好!他握住莫莉的手,说:“莫莉,谢谢你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莫莉微笑,说:“也谢谢你原谅了我对你的背叛,陪着我沿着回家的路一直走下去,不离不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fa7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yfa7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